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困于乌克兰,俄罗斯会松开海参崴,将其归还给中国吗?[5P]

墨然 2025-7-2 10:24

困于乌克兰,俄罗斯会松开海参崴,将其归还给中国吗?[5P]

[font=&quot][size=16px]当俄乌战争的硝烟弥漫至第三个年头,俄罗斯深陷西方制裁与战场消耗的双重困境。一个引人遐思的问题浮出水面:俄罗斯会否因这场持久战的巨大压力,而在远东方向做出前所未有的让步,甚至归还如海参崴(俄称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历史领土?然而,深入剖析地缘棋局、历史经纬与大国意志后,一个清晰的答案浮现:无论战火如何延烧,俄罗斯主动归还海参崴等领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size][/font]
[align=center][font=&quot][size=16px][img=600,361]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630/8eb9b697d10f42f2880e7e783815cc1c.jpeg[/img][/size][/font][/align]
[font=&quot][size=16px]一、俄乌战争:俄罗斯的困境与“双头鹰”的东顾[/size][/font]
[list][*]国力透支与战略困境: 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已让俄罗斯付出沉重代价。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数据,2023年俄罗斯军费开支激增,占GDP比例远超正常水平(超8%)。西方史无前例的制裁,虽未能完全扼杀其经济,却严重限制了其长期发展潜力与国际活动空间。乌克兰战场牵制了俄军大量精锐力量和资源,使其在远东的战略部署与资源投放能力客观上受到削弱。[*]“向东看”的生存逻辑: 西方围堵之下,“向东看”成为俄罗斯迫切的战略选择。中国作为其最大邻国和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地位空前凸显。双边贸易额在2023年突破2400亿美元大关,能源合作(如“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更是俄罗斯经济的生命线之一。俄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外交支持需求、以及稳定后方的战略需求,在战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list][align=center][font=&quot][size=16px][img=600,360]https://q3.itc.cn/images01/20250630/1ae466ef7dca46c786d5d0c36f191282.jpeg[/img][/size][/font][/align]
[font=&quot][size=16px]二、海参崴之锚:俄罗斯无法割舍的战略生命线[/size][/font]
[font=&quot][size=16px]然而,依赖加深绝不意味着俄罗斯会在核心领土问题上退让,海参崴等地对其意义堪称“命脉”。[/size][/font]
[list][*]远东的心脏与太平洋之窗: 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统治东方”)之名,昭示了其作为俄罗斯远东行政、经济、文化与绝对核心的战略地位。这里是俄罗斯面向亚太、特别是东北亚的桥头堡,是俄罗斯维持其太平洋大国身份不可替代的门户。太平洋舰队总部驻扎于此,是其核潜艇力量的重要堡垒,扼守东北亚战略通道,对俄罗斯国家安全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经济复兴的“希望之地”: 面对欧洲方向的衰落,俄罗斯将国家未来寄托于远东开发。海参崴是其“向东开放”战略的旗舰。作为重要港口,它承担着俄罗斯与亚太国家贸易往来的重任。2023年,俄罗斯史无前例地宣布向中国开放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中转口岸,虽仅为经济合作举措,却凸显了该港对俄经济的极端重要性。任何涉及主权的变更,都将彻底摧毁其远东开发战略的根基。[*]民族记忆与安全执念: 领土完整是俄罗斯民族情感与国家认同的核心支柱。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今日俄罗斯,对广袤国土的控制是其大国地位的基石。在乌克兰战场高举“捍卫俄语居民”、“反对北约东扩”旗帜的当下,任何主动割让领土的行为,无论位于何方,都等同于政治自杀,将瞬间引爆国内汹涌的民族主义浪潮,动摇普京政权的根基。俄罗斯的安全观深深植根于对缓冲区和战略纵深的追求,失去远东出海口是不可想象的战略灾难。[/list][align=center][font=&quot][size=16px][img=600,346]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630/62f33e3499c14e28b97ab289dc5f1a36.jpeg[/img][/size][/font][/align]
[font=&quot][size=16px]三、历史的回响:条约的定论与务实的边界[/size][/font]
[list][*]条约体系的“终局”安排: 中俄(苏)边界问题是漫长而复杂的。关键节点在于1991年《中苏国界东段协定》和2004年《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这些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条约,最终划定了两国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明确解决了包括黑瞎子岛(部分)在内的所有陆地领土争议。尽管历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但现代条约已对边界进行了最终法律确认。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一贯主张通过和平谈判与遵守已达成的条约解决边界问题。重提已由条约彻底解决的领土归属,不符合中国的外交原则与实践。[/list][font=&quot][size=16px]四、中国的考量:超越历史的战略现实主义[/size][/font]
[list][*]核心利益的优先级: 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核心战略关切聚焦于东南方向(台海)和西南方向,维护发展环境、突破科技封锁、实现民族复兴是重中之重。在北方,一个稳定、非敌对、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战略协作的俄罗斯,符合中国最大的地缘政治利益。[*]务实合作远胜历史纠葛: 中国对俄政策展现出高度的现实主义。相较于纠缠于历史领土,中国更着眼于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深化与俄罗斯在远东的务实经济合作,如共同开发资源、共建基础设施(交通、港口)、扩大贸易规模、探索北极航道合作等。2023年海参崴港的开放,正是这种务实主义的体现。中国明智地认识到,一个因领土问题而彻底敌对、甚至倒向西方的俄罗斯,对中国构成的战略挑战,将远超拥有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罗斯。[*]官方表述的定调: 中国官方在涉及中俄历史领土问题时,表述极其谨慎且具有连续性。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相关问题时,通常强调中俄已“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双方致力于将边界打造成“和平与合作的纽带”。这清晰表明,推动历史领土变更并非中国现行政策选项。[/list][align=center][font=&quot][size=16px][img=600,360]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630/d3ede89e3e944000b64710689177e92e.jpeg[/img][/size][/font][/align]
[font=&quot][size=16px]五、战火之外的铁律:权力、利益与民族情感的刚性[/size][/font]
[font=&quot][size=16px]俄乌战争深刻地重塑着欧洲安全格局,也冲击着俄罗斯的国力。然而,战争带来的压力,并未创造出颠覆俄罗斯远东战略逻辑的条件。海参崴所代表的,是俄罗斯作为大国的最后底线、面向未来的唯一希望以及民族灵魂深处的执念。这种结合了地理、军事、经济与情感的复合价值,使其成为俄罗斯国家生存中不可触碰的“圣域”。对俄罗斯而言,失去克里米亚或顿巴斯或许意味着战略挫折,但若远东命脉动摇,则意味着帝国根基的彻底瓦解与民族命运的急转直下——这是任何理性领导层都绝对无法承受的终极代价。[/size][/font]
[font=&quot][size=16px][img]https://q3.itc.cn/images01/20250701/789b9f07b3734a3a8e3a4cc8d5b16ccf.png[/img]
[/size][/font]
[font=&quot][size=16px]同时,中国基于对国家核心利益的清醒认知、对国际条约的尊重以及对地缘战略环境的现实判断,将中俄关系的稳定置于解决历史领土诉求之上。在可预见的未来,无论俄乌战局如何演变,符拉迪沃斯托克仍将作为俄罗斯不可分割的领土,矗立在太平洋西岸;而中俄关系的主旋律,也将继续在尊重现有条约与深化现实合作的基础上向前演进。历史的风吹过海参崴的港湾,带来的是合作开发的机遇,而非主权更迭的浪潮。在远东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大国的博弈终将让位于共同生存与发展的理性选择。[/size][/fon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困于乌克兰,俄罗斯会松开海参崴,将其归还给中国吗?[5P]